MENU

中国人健康状况改善,肥胖问题需重视

近日,世界粮食计划署等5家联合国机构在纽约联合国总部联合发布了2019《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报告。报告中一个值得关注和讨论的问题是中国人的营养状况,总的来讲,中国人的营养状况不断得到改善,不过也存在不可忽视的问题。

营养不良状况逐步改善,营养不良人数持续减少

近年来,随着中国食物保障供给能力的提高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中国在营养改善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报告数据显示,中国居民营养不良人数逐步减少,营养不良率从2004-2006年的15.2%下降到2016-2018年的8.5%,营养不良人数减少8400万人,另外,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持续下降,从2012年的9.4%,约780万人,下降到2018年的8.1%,约690万人。

组合拳效果明显

中国营养不良状况的逐步改善,得益于中国政府的组合拳政策和多部门的共同努力。近年来,中国政府以可持续的粮食和营养安全为目标,采取综合的政策不仅有助于提高食物生产能力和食物质量,还使中国居民收入稳步增加,居民食物消费水平明显增强,基本实现了由“吃得饱”向“吃得好”的转变。

其次,贫困是饥饿的重要诱因,精准扶贫帮助中国减少营养不良人数。随着中国政府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中国贫困人口大幅度减少。中国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18年末,中国农村贫困人口1660万人,与2012年末中国农村贫困人口9899万人相比,6年来累计减少了8239万人。

另外,为改善居民营养状况,中国政府出台了一揽子政策,实施了一系列行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14-2020年)》《中国儿童发展纲要》等政策的出台,为改善居民营养状况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要求和政策措施。《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中国学生饮用奶计划》等行动的开展,为改善居民营养状况制定了行动路线和改善途径。

肥胖加剧,需引起重视

尽管中国在促进粮食和营养安全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营养不良,如超重/肥胖和隐形饥饿仍然广泛存在。

·5岁以下儿童肥胖率有所上升,从2012年的6.6%上升到2018年的9.1%,超重率从2012年的5.5%上升到2018年的7.7%。

·成年肥胖率从2012年的5.1%到2016年的6.6%,成人肥胖人数从2012年的5470万人增加到2016年的7290万人。

·育龄妇女贫血率从2012年的20.7%上升到2016年的26.4%,育龄妇女贫血人数从2012年的7810万人上升到2016年的9504万人。世界的平均比率为32.8%。

世界卫生组织(WHO)已经将肥胖定义为全球范围内的流行病。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肥胖率均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成为一个紧迫的公共卫生问题。目前,学术界多认为肥胖症是一种由多因素引起的慢性代谢性疾病,遗传因素、膳食因素、健康理念、不健康生活方式等都是肥胖发生的诱因,且由肥胖引发的相关疾病后果严重。

不良饮食和生活习惯成诱因

报告显示,无论是5岁以下儿童还是成年人肥胖问题都十分突出且呈现增长趋势。过去几年间,随着中国食物生产能力大幅提高,食物供给形式丰富多样,高油高脂高糖食物摄入逐渐增多,这是中国人群肥胖发生的膳食因素。此外,随着中国工业化进程加速,及汽车、电视、手机等设备的普及,人们劳动强度降低,静坐时间增加,身体活动水平不足也导致中国人群肥胖率迅速上升。育龄妇女由于月经、妊娠、分娩、哺乳、避孕等多种因素,成为贫血的高发人群,绝大多数育龄妇女的贫血与缺铁有关。究其原因是由于饮食单调,或摄入过多含有抑制铁吸收的成分(植酸)的食物;营养情况不良也可加剧缺铁,尤其当涉及到缺乏叶酸、维生素A或B12。

可见营养不良的改善是一个系统性的科学问题,需要多国家、多部门、多学科携手合作。

版权所有: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