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广燕博士到泰国参加FAO食物消费评价工具培训
2013年12月16~20日,食物营养所程广燕博士赴泰国曼谷参加了FAO举办的食物消费多样性评价工具的学习和培训。培训共有3天,第1天由FAO营养司专家玛丽女士介绍了该工具的分析目标、指标含义及其适用性;第2天到曼谷周边的Eau-Athorn 农村社区开展调研,要求每个参会者独立完成一份调研问卷;第3天交流总结调研中遇到的问题,期间还邀请了菲律宾、泰国有关人员介绍了该评价工具的应用案例。现将培训情况介绍如下。
1、食物消费多样性评价工具(简称DDS)的框架内容。据介绍,FAO营养司基于提高调研效率、节约调研成本而开发出这一评价工具。该评价工具仅关注被访者摄入食物的种类,而不涉及具体消费数量。要求被访者回顾过去24小时内能够代表正常水平的家庭饮食,被访者为其家庭主要的食物制作人。户内食物包括:一是在外购买的原料拿回家制作的食物;二是在外购买的成品回家直接食用的食物;三是在家制作的用于外出食用的食物。调研的食物种类分为16类,分别是谷物、薯类、富含维他命A的蔬菜、深色蔬菜、其它蔬菜、富含维他命A的水果、其它水果、动物内脏、肉类、蛋类、鱼与海产品、坚果、奶及奶制品、油脂类、糖类、调料类。记分规则为:若被访者摄入该类食物就记1分,如果没有则记0分,满分16分。该套指标用于评价家庭内食物消费多样性,简称HDDS。在此基础上,结合女性(15-49岁)特殊的生长发育要求,营养司还编制了妇女多样性评价指标(简称WDDS),该指标将16类食物归为9个大类,记分规则不变,满分9分。营养司建议,由于各国食物营养状况差异很大,在具体应用中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DDS中的食物分类,也可利用该工具编制针对不同群体(如儿童)的DDS。
2、食物消费多样性评价工具应用案例。目前该评价工具已在多个项目或国家应用,如欧盟委员会与FAO联合推行的食物安全项目、非洲撒哈拉沙漠地区、菲律宾及泰国等地。以泰国为例,玛希隆大学营养学院运用该评价工具对87名孕妇营养状况进行了评估,同时增加了营养满足率等定量评价指标,并连续跟踪记录其3天的食物消费情况。为了解食物分类方法对评价结果的影响,该学院将食物种类划分为4个类型,分别是9类食物、11类食物、18类食物、20类食物,分别计算出其相应的DDS,并与营养充足率进行相关性分析,呈现出2种截然不同的结果:9类、11类、20类食物的划分呈现的结果较一致,显示被访者摄入的食物种类与其营养充足率高度相关,食物种类越多,营养充足率越高;在18类食物的划分类型中,当DDS小于11时,被访者摄入的食物种类与其营养充足率高度相关,在DDS介于12~18之间时,被访者摄入的食物种类与其营养充足率却呈明显的负相关。为此,该学院认为,DDS这一评价工具在食物种类划分方面还应继续加强研究,若不增加对食物摄入量的调研分析,仅利用DDS来评价被访者的食物安全状况可能出现相互矛盾的结论。
3、借鉴与启示。FAO开发的DDS评价工具,其调研问卷较为简单,一般半个小时内就可完成一个样本的调研。这一只要求被访者回忆过去24小时内的饮食的做法,也容易得到被访者的支持,是一种资金和时间成本都相对较低的调研方法,而且得到的都是标准化答案,后期数据处理与应用也较简便。尽管这一评价工具应用起来有一些限制因素,但为今后开展微观层面的食物安全状况分析提供了新的视角。在居民食物消费与营养评估方面,食物营养所可参照DDS这一评价工具的框架及方法,研究提出适合中国食物与营养消费多样性的评价指标与基准,同时结合食物与营养消费的定量评价,开展不同地区居民食物与营养消费的综合评价工作。
(供稿:程广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