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品质评价与标准方向博士后招聘启事
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是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下,在我国居民膳食结构快速转型的关键时期,顺应公众对提升农产品品质的消费需求、以及农产品营养功能学科发展需要,于2012年由中编办批准组建成立的国家级公益性科研事业单位,是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的科研载体和办事机构。研究所设立了食物营养战略与政策、食物营养分析与评价两大学科方向。拥有5个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博士学位授权点和2个博士后流动站,是我国食物营养学科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
食物营养所拥有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与营养功能风险评估实验室(北京)、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营养品质评价鉴定机构等平台,在此基础上组建了公共实验室。拥有超高效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质谱-质谱联用仪、电喷雾电离-四极杆飞行时间液质联用仪、离子色谱仪、氨基酸分析仪、膳食纤维测定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生物分子互作仪、PCR仪、拉曼成像系统、红外光谱仪等大型仪器设备50多台套,实验室建筑面积300多平方米,仪器设备等固定资产1500多万元。在食物营养成分检测、营养品质评价等方面具备良好的设施条件。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营养标准专家委员会按照农业农村部标准化工作有关规定进行管理,主要负责农产品营养标准的研究、拟定、审定、宣贯、咨询、国际合作交流等工作,食物营养所是该委员会的秘书处承担单位。
营养所牵头承担了协同创新项目“主要农产品营养品质评价与调控”(总经费:1920万),承担了农业农村部财政项目“我国农产品营养标准体系构建”“示范性营养标准制定”、卫健委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制定、保健食品原料标准制定等项目。为了推动上述项目的实施和相关研究工作的开展,现招收博士后3名,具体要求如下。
一、研究方向与专业要求
1、研究方向1:农产品营养品质评价方法
针对营养强化农产品、大宗农产品等,建立基于营养视角的分类方法,开展分类评价,建立生鲜农产品营养品质评价方法,构建标准体系和评价通则。博士专业不限,食品科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等相关专业方向者优先。
2、研究方向2:农产品功能评价与健康声称
开展药食同源类农产品的营养功能评价方法研究,引用中医食疗养生或西医量效关系两种思路,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生鲜农产品营养功能评价方法与健康声称管理体系。博士专业不限,中药学、天然产物分析、功能食品等相关专业方向者优先。
3、研究方向3:生鲜农产品营养标签
开展生鲜农产品特征性品质营养指标筛选、营养标签设计、消费干预实验研究。博士专业不限,食品科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心理学等相关专业方向者优先。
二、合作导师
合作导师: 孙君茂 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 副所长、研究员
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营养标准专家委员会 秘书长
协助指导老师:朱大洲 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 副主任、副研究员
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营养标准专家委员会 副秘书长
三、应聘条件
1.年龄38岁以下,在职人员需与原单位协商,全职从事博士后工作;
2.具有良好的团队协助精神、具有一定的培养潜质,热爱科学研究、热爱食物营养事业。
四、相关待遇
(1)工资待遇按照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相关规定执行,为每位博士后每年提供不低于15万元左右的费用(包括工资、五险一金等);
(2)参与横向课题者另发绩效奖励;在博士后期间争取到的科研立项、发表学术论文等成果另发奖金;
(3)户口、子女上幼儿园等参照中国农业科学院博士后管理的相关规定执行,提供博士后宿舍或发放住房补贴;
(4)提供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交流访问与出国合作研究的机会,提供申请、主持课题的机会。
五、申请所需提交材料
1. 个人简历;
2. 博士毕业证、学位证扫描件;
3. 已发表的论文、成果扫描件,博士论文电子版。
六、联系方式
单位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中国农业科学院内,8号楼四层,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
联系电话:010-82105482
有意者请将应聘材料发送至:zhudazhou@caas.cn,邮件主题请注明 “应聘营养品质评价与标准方向博士后”,研究所收到申请材料后将与初审合格的申请人沟通并通知面试。
附件:
1、合作导师简介
孙君茂,男,1968年生,博士,研究员。现任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副所长,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副秘书长兼办公室主任,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与营养功能评估实验室副主任。兼任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营养标准专家委员会秘书长、国家卫生健康标准委员会营养标准专委会委员、中国营养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食物与营养》杂志编委、副主编等。主持和参与科技部、农业农村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工程院、中国农科院等项目课题20余项。作为核心成员参与两部《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研究编制与解读,参与起草《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及农业板块实施方案的制定、参与《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版)》等多个全国性、行业性政策文件的研究起草,参与国家发改委“十三五”我国营养与保健食品制造业发展战略研究、科技部面向2035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战略食品领域营养健康子专题研究,牵头构建我国农产品营养标准体系。获得各类科技奖励3项,包括国家科技进步奖、中国农科院科技成果奖、国家图书奖等;发表学术论文40多篇,其中SCI、EI、SSCI、CSSCI等收录10多篇;主编、副主编学术著作3部,参编专著6部,参译著作1部;获得省部级及以上领导批示10多个;获得软件/作品著作权3个等。
在研课题:
中国农科院协同创新项目“主要农产品营养品质评价与调控”(1920万,技术总师)
农业农村部财政项目“我国农产品营养标准体系构建”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食品审评中心课题“葡萄籽提取物质量标准研究”
制定《农产品营养强化术语及定义》农业行业标准
制定《马铃薯小麦混合粉》农业行业标准
制定《叶酸强化玉米》农业行业标准
制定《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强化鸡蛋》农业行业标准
制定《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强化鸡蛋生产技术规范》农业行业标准
制定《营养强化小麦粉》农业行业标准
制定《植物源性食品中花色苷的测定 分光光度法》农业行业标准
制定《果蔬中花色苷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农业行业标准
制定《食用菌多糖含量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农业行业标准
制定《马铃薯中龙葵素含量的测定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农业行业标准
制定《植物源农产品中叶黄素、玉米黄质、β-隐黄质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农业行业标准
制定《植物源性食品中10种多酚类化合物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农业行业标准
制定《植物源性食品中10种黄酮类化合物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农业行业标准
2、协助指导老师简介
朱大洲,男,1981年生,博士,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分析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主要开展农产品营养品质检测评价方法与标准、营养健康信息化等方面研究。近年来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国家自然基金、北京市自然基金等科研项目18项,参与研发了系列农产品、食品无损测量仪器和营养健康信息化管理平台,参与《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中食物营养产业板块的撰写。以第一完成人获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技奖三等奖、长城食品安全科技奖特等奖、中国烹饪协会科技奖一等奖、大北农科技奖创意奖各1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第一/通讯作者论文32篇,其中SCI收录13篇;作为副主编出版学术专著3部;获得授权发明专利5件;获得软件著作权登记11项。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营养标准专家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仪器仪表学会食品质量安全检测仪器与技术应用分会理事、中国营养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专家委员。国家发改委服务业项目评审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通讯评审专家、北京市自然基金通讯评审专家。《中国农业科学》编委,《Food and Bioprocess Technology》《Computers and Electronics in Agriculture》《光谱学与光谱分析》等期刊审稿人。2011年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获2011年度北京市委组织部“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2017年被中国营养学会评为“全国营养行业先进工作者”。